这两年测绘无人机行业到底怎么样,相信大家有目共睹。媒体炒的热火朝天,实际上是冷是暖,只有从业者知道。接下来华测想说点掏心窝子的话。
1、热火朝天的无人机市场
首先,本文讨论的是民用无人机市场,虽然起步晚于军用无人机市场,但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后者。尤其近两年,随着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逐渐成熟,制造成本降低,无人机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、森林防火、房产调查、地形测绘、农业植保等民用领域。民用无人机市场呈现“井喷式”发展,民用市场总量达到了123亿。
报告还预测,到2023年,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68亿,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在600亿左右,这块大蛋糕让许多人都兴奋不已,从近年来的“展会热”和“培训热”现象就可见一斑。
2、经不起考验的“虚假繁荣”
但只看数字不看趋势是愚昧的。从下图可以看出,其实民用无人机行业规模的增长速度在逐步放缓。
黄线表示民用无人机,蓝线表示军用无人机。
来源:观天下数据中心整理
当然去年的经济隆冬是一个主要的环境因素,但今年,隆冬依然很冷,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依然严峻!
2019已经过半,许多客户反映今年的项目实在难做,看似美味的“蛋糕”,看得到,吃不着。就拿今年年初最热门的“实景三维”来说,这本是无人机搭载倾斜相机的“用武之地”,再加上林业、国土、规划、电力等行业对三维成果的需求越来越旺盛,本该大干一场,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。
走访了不少客户后,大家发现这么多看似能挣钱的项目不是接不着,就是接到了干不了,再不然就是辛辛苦干完了,款还回不来。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来自江西的客户,去年在某业务员连蒙带拐下买了套无人机设备,结果一年干到头,最后成果根本不符合要求,再算上投入的人力和物力,这一年还赔了不少钱。
这个现象屡见不鲜,一部分原因是市场尚不规范,无良商家虚假宣传。另一部分原因是本身产品化程度不够。很多搞无人机的不懂航测,据了解不少都是航模出身,转行做无人机,自己组装个飞机,搭载个相机就卖给客户了,也不从客户角度考虑,做的就是“一锤子”买卖。
另外,设备维护保养、技术人员培训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,一次性投入过大。无人机所创造的实际价值,减去综合成本之后,还剩多少?这也是一个很现实财务问题。
3、市场很热情,但企业必须沉着
为什么民用无人机市场如此经不起考验?这就要把问题拆开来看,其实民用无人机又细分为消费级和工业级。在消费级无人机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的时候,工业级还处于技术攻坚期。这个时候企业更不能着急冒进,技术就相当于内功,内功必须苦练。
那么工业级无人机的技术难点到底在哪里?
一是续航时间不足;二是载荷能力不足。华测暂且保守的认为:在突破这两个技术难点前,工业级无人机很难在产业中大规模应用。
比如说在林业中,作业面积往往比较大,如果飞机续航时间短,那么可能要飞得架次就很多,再碰上复杂地形、雨雾天气,续航跟不上,更别谈克服环境问题了。
想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,一是从结构设计入手,另一个则是电池技术。说个虽然有一丝难听但却足够真实的现实情况:电池技术这10多年来几乎原地踏步。目前市面上主流无人机主要采用锂聚合物电池作为主要动力(油机不在此次讨论范围内),续航能力普遍在20min-60min之间。根据技术方案不同,续航时间有所差别。
但是这里面临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矛盾是:无人机需要尽可能减轻起飞重量,所以无法携带较重的大容量电池;但是为了提高续航和载荷,大容量电池又是必要的选择。在矛盾两边的徘徊中,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一次次被打乱。
4、敢问路在何方?路在脚下
虽然市场环境很严峻,技术仍在攻坚期,但是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,还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勇士不断探索和前进。这里面有像华测这样的厂商、也有各地的代理商、有干项目接工程的、还有内外业技术人员,面临这种困境,大家不禁迷惑:敢问路在何方?
就华测来说,作为设备和方案的提供者,最应该、最想要做的是提供真正能经得起市场考验、能为客户提供更大价值的产品和方案。
这半年,华测也拿出参加高考的努力与认真,来交无人机这一科的答卷了!